
场地演练完毕!迎接赛事到来
7月22日,成都世运会天府公园场馆全要素综合演练在天府公园场馆举行。据悉,此次测试赛以模拟8月13日世运会浮士德球赛时全天运行情况为核心,通过全流程、全要素演练,检验赛事筹备各环节衔接能力,为后续正式赛事筑牢保障基础。

清晨,天府公园的晨光刚铺满新建的浮士德球草坪,工作人员已手持检测仪器穿梭在场地上。运动员在热身区活动,适应场地,竞赛工作人员用卷尺测量球网高度。
测试赛现场工作人员、志愿者入场安检开始,到8时30分各工作组早点名及早例会、志愿者组内岗位培训,再到9时后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人员等陆续到场,本次测试赛,各环节均依照比赛当天全流程有序模拟推进。
据悉,本次演练涵盖竞赛组织、礼宾接待、交通组织、观众服务、媒体运行、医疗保障等全流程内容。竞赛组完成了比赛场地布置、器材准备及运动员热身引导等工作。宣传组统筹媒体服务及观众引导。交通安保组严格执行人员、车辆安检及区域管控。综合保障组则保障了场馆设施、餐饮服务、医疗救护等基础运行需求。
应急处置是本次演练的重点内容。演练预设了志愿者中暑晕倒、运动员心脏骤停、场馆市电中断、运动员冲突等10类突发场景。在“运动员休息区6号篷房起火”演练中,消防安保团队快速响应,及时完成人员疏散与现场处置。“运动员外伤救治”科目里,医疗团队规范完成伤口处理及转运流程。通过各类应急场景的演练,各工作组协同配合能力得到有效检验,为赛时突发情况处置积累了经验。
此次测试赛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成都世运会浮士德球项目筹备工作从赛前部门化向赛时场馆化转变迈出关键一步。天府公园场馆将以更完善的状态迎接8月世运会的正式到来。
成都世运会天府公园场馆
达霄羽 摄
作为成都世运会浮士德球和攀岩项目的举办地,天府公园场馆特色鲜明。场馆位于天府中央商务区,与周边2平方公里的天府公园绿地、湖泊景观有机融合。在建设过程中,场馆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地形地貌与植被资源,采用透明围挡替代传统封闭式围墙,实现了场馆与公园绿地在视觉和空间上的无缝衔接。
“天府公园场馆在6月底进行了功能性验收和移交,现在天府公园场地草坪,按照赛事严格标准建设。”天府公园场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浮士德球测试赛所用场地为4块新建草坪,其中比赛、训练场地各2块,比赛场地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尺寸达38米×68米,竞技区尺寸为20米×50米,球场中央的标志线和球网将场地分为两个半场,男子组球网高度2米,女子组球网高度1.90米,完全满足国际浮士德球联合会的赛事要求。
同时,场馆在建设和筹备中秉持“安全、简约”原则。功能区使用的空调等物资多为借用;功能性棚房、帐篷等临时设施通过赞助解决;面积约980㎡的天府公园配套用房被改造为技术官员工作场所,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赛后,部分浮士德球场地将作为世运会遗产保留,持续为体育爱好者和后续赛事提供支持。
从场地硬件到运行保障,天府新区已整装待发,将以完善姿态迎接世运会到来。
来源:天府发布
编辑:张浩
校对:陈琬蓥
审核:李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