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8/07
16:23

短评:世运会,亦精彩

世运资讯
2025-08-07

       7日立秋,成都世运会正式开幕。虽以非奥项目为主,但世运会同样精彩、绚丽、纷呈。

 

2025年8月6日,成都世运会迎来首个比赛日。图为男子软式曲棍球B组预赛中国队对阵芬兰队。该场比赛是中国首次组建国家队参与世运会软式曲棍球比赛。 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20世纪70年代中期,因成为奥运会正赛项目的机会有限,部分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开始尝试另设舞台。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孕育了体育文化的丰富性。不同于发轫自西方项目的奥运会,1981年,世运会自诞生之日起,便旨在为那些在全球拥有广泛受众的传统民族运动、新潮项目搭建专属舞台。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世运会与奥运会已经形成双向流动的格局,各具特色而又互为补充,各有各的精彩。

       成都世运会的34个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中,既能看到“人类运动活化石”拔河,也有“空中F1”无人机竞速;既有东南亚的泰拳、俄罗斯的桑博,也有风靡“Z世代”的啦啦操、霹雳舞,源自中国的龙舟竞赛。既传统,又新潮,较之奥运会,同样精彩纷呈,五彩缤纷,又各有千秋。

 

2025年7月11日,成都世运会“跟着赛事去旅行”——四川省首届霹雳舞公开赛总决赛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川渝两地的青少年霹雳舞表演者同台竞技。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为符合奥运会对项目公平性、可判性的要求,东西方不少体育项目在“奥林匹克化”过程中,既难以进入,也往往不得不舍弃部分原有特质与文化底蕴。

       但体育因人而生,而非为奥运而存。现代奥运会不过百余年历史,在人类数千年体育长河中只不过弹指一挥。人类在漫长体育运动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各民族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传统、创新、特色,要远比奥运会更丰富,也更多姿多彩。

       今日的新潮,即明日之传统,历史因此而丰厚,奥运因其而建基。透过世运会,人们能看到的,正是东西方体育项目中,那些被主流竞技体育叙事所忽略、未涵盖的部分,也是更广阔的人类体育运动图景。这是世运会存在的意义,也是世运会对奥运会的补充。

       例如,成都世运会的团队飞盘项目不设裁判,这一难达到当前奥运项目标准的“遗憾”,却恰恰成就了其独特精彩——运动员在自我裁决中建立信任纽带,竞技与社交的边界被打破,赛场变成了文明互鉴的会客厅。世运会的特色,由此可见一斑。

       “赛事、运动员与主办地城市相融合”的办赛方式,是世运会的一大传统,也是世运会的一大特色。成都世运会的办赛智慧,是对世运会这一传统和特色的充分体现。开幕式在开放的城市空间举行,运动员与市民同在460米的大屋檐下,与青山湖泊共同见证这一特殊时刻。为世运会的办赛传统和特色,提供了精彩的东方注脚。

       赛场之外,世运会同样也是绚丽缤纷,精彩纷呈。“世运空间”来到成都大街小巷,街头艺人被请进世运村。各国运动员比赛之余,还能在成都的博物馆邂逅金沙太阳神鸟,于回锅肉的香气中触碰市井烟火,与市民互动。延续的正是世运会运动员与主办地城市相融合的办赛主张,展现的是世运会的办赛宗旨。

 

2025年8月6日,在四川成都参加成都世运会的9名外籍运动员、教练员及裁判员走出驻地,感受成都烟火气。图为外籍运动员等在火锅巴士上品成都火锅。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表示,举办丰富的成都世运会城市活动,就是希望所有人“一起体验、一起玩、一起开心”。此之谓也。

       以非奥运项目为主的世运盛会,将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一切体育为大众”的愿景照进现实。世运会消弭的不只是场馆与城市的物理边界,更是人与人、文明与文明的无形藩篱。这场始于体育的人类对话,注定比想象中更精彩。奥运会和世运会,正是在这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共同推动人类体育运动发展,演绎人类体育运动的精彩!

 

来源:东西问

编辑:张浩 熊烛影(实习)

校对:陈琬蓥

审核:李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