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第一家!宝藏乡村这波操作太“上头”
成都,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悠闲的生活态度闻名。自古以来,成都人便钟情于休闲生活,元代费著《岁华纪丽谱》便有“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的记载,尤其喜爱郊游。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郫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沃野千里,河渠纵横交错,乡间景色如诗如画。郫都,又称“鹃城”,是古蜀国都和长江上游农耕文明的源头,也是川西林盘的发源地。早在900年前,南宋文学家范成大就曾盛赞郫都“郫邑屋极盛,家家有流水修竹,浓翠欲滴”。
在这一方天地里,精心培育的花木盆景蓬勃生长,与农家休闲新体验碰撞出绚烂的火花,创办全国第一家“农家乐”,勇闯农旅“C位”,彰显着世世代代郫都人骨子里的“首创精神”。
川派盆景主要发源地 解锁农科村新场景
“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郫都是川派盆景主要发源地之一,于花木园艺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相传起源于东汉时期,五代时的川派盆景艺术已是独树一帜,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最终形成独特的造型流派和技艺风格。郫都盆景,作为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早在唐代就已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时称“剑南盆景”,与“剑南烧酒”齐名。宋代,诗人张俞在郫县培育盆景,推动了盆景艺术的发展。此后,盆景种植在郫都区逐渐兴起,明代时,县城南门外关帝庙(即今天的南门菜市场)已形成热闹的卖花市场。
郫都农科村 图源:川观新闻
新中国成立后,郫都盆景在农科村开启新篇章。1958年,祝善村更名为友爱公社七大队,划出10余亩土地种植名贵花木,奠定了农科村的雏形。1977年,七大队成为农科站实验基地,正式得名“农科村”。此时,早期栽种的树苗已成林,风景秀丽,同时培养出一批花木技术骨干。1978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如一场甘霖,悄然润泽了农科村这片土地。农科村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果敢地迈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步伐,毅然决然地将目光聚焦到城市对花卉苗木的庞大需求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建设对花卉苗木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在这股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农科村的花木种植规模迅速拓展。仅仅在短暂的时间内,其花木种植面积便一路飙升至百余亩。20世纪80年代,农科村已凭借其规模化、专业化的花卉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种植地。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慕名而来,怀揣着对优质苗木的期待,踏上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郫都积累了丰富的盆景与花木种植经验,为农科村花木园艺产业的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的农科村,村貌焕然一新。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两旁,雅致统一的指示牌矗立,古韵悠然的云亭点缀其中,汉代风格的俑像沿街而立,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漫步村中,家家户户的后院门扉轻启,蜿蜒的小径将游客引入田园宅院,让他们在宁静的乡村中,感受郫都独特的乡村文化,领略郫都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在这里,游客既能享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又能领略郫都深厚的文化底蕴。
农科村眼前的繁荣景象离不开20世纪80年代村民们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他们率先探索花卉苗木种植产业,提出农家乐理念,村民们抓住机遇,将田园风光与乡村美食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休闲体验。这一系列的创新之举,为农科村的繁荣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中国第一家农家乐上线 引领农旅新潮流
郫都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平原地区绿意盎然,丘陵地带果木繁盛,四季更替间春华秋实,令人沉醉。靠近都市的山地,也不乏精致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这为农家乐的兴起提供了生态基础。
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图源:友爱镇
而中国首家农家乐的出现还要追溯到80年代的农科村。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农村土地使用政策逐渐放宽,“除了种地还能干点啥?”成为全国农民面临的新问题。在交通尚不发达的背景下,城市居民的远途旅游受限,周边游需求渐长。此时四川郫县农科村的花木产业已颇具规模,不仅带来经济收益,还让村庄景致宜人。城市居民到此,既能观赏缤纷花木,又能品尝地道农家饭、购买特色农产品,农家乐雏形在此孕育。
1990年,郫县举办望丛赛歌会,省市领导和旅游专家游览农科村后,对其环境、产业、区位和交通优势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发展乡村旅游。这一建议得到了郫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政府支持下,花木大户徐纪元带头将自家院落改造成乡村旅游接待点,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1992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元蔚为徐家大院题写“农家乐”。这个名字成为此类乡村旅游接待点的统称,徐家大院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农家乐第一家”,成为成都市首批四星级农家乐。
从最初的农家小院到如今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农科村的农家乐展现了政府扶持、农户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见证了中国农家乐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历程,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深度挖掘乡村文化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图源:天府郫都
农科村是郫都区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郫都人凭借“首创精神”,不仅在乡村旅游上大放异彩,更因地制宜壮大富民产业,推动一三产业深度融合。在这一精神指引下,郫都乡村振兴步伐稳健,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郫都乡村经济正从传统迈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服务内容的丰富上,更在于对乡村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
2024年,成都世园会分会场落地农科村,这不仅是世界级园艺盛会,更是“美丽经济”的新机遇。在这里,“农家乐”与花木园艺产业将迈向新台阶,这种农产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满足了市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更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交融的产物,还推动了与乡村特质相匹配的多元业态发展,使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如今,郫都区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田园诗意、人文底蕴、经济繁荣、生活和谐、村容整洁,处处洋溢着生机与魅力。这是郫都转型升级的成果,也是成都乡村振兴的缩影。它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实现了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成都方志
编辑:任静
校对:陈琬蓥
审核:李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