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5/07
11:28

成都游乐园!!翻滚列车一响,童年回忆登场

旅游
2025-05-07

暮色漫过府河时,

猛追湾的灯火次第亮起。

339天府熊猫塔的霓虹倒映在河面;

几何书店的落地窗前,

年轻人捧着咖啡品读,

隔壁老茶馆里,

茶客的盖碗碰撞声依旧带着旧日的韵律。

这条藏在成都东门的河湾,

像一本被岁月反复翻阅的书,

从1957年溅起的第一朵浪花,

到如今玻璃穹顶下的粼粼波光,

70年光阴在褶皱里夹成书签:

它们是游泳池跳台上的青春剪影,

是游乐园翻滚列车上的童年尖叫,

是老街坊门环上的岁月包浆。

 

河湾得名:

一场谐音梗拯救行动

 

       猛追湾的得名,是一场民间智慧的“谐音梗拯救行动”。早年间,府河此段水流湍急,溺亡事件频发,百姓传言河中有母猪精作祟,于是直白地称其为“母猪湾””或“母猪沱”。而这种民间说法因名不雅,经岁月淘洗化作“猛追湾”的谐音雅称,这一改变倒为地名添了几分市井烟火的鲜活。

       另外有说法,相传明末张献忠遭大慈寺武僧追击,一路猛追不舍,逃至府河此湾时,湍急的水流与弯曲的河道让追兵受阻,“猛追湾”便在这充满戏剧性的追杀故事里有了雏形。另一说则指向唐代名将高骈,这位曾大修罗城的节度使将府河改道为护城河,船行至此急转回旋,宛如“猛追”之势。

       这些或真或假的过往,如同河湾里的水流,在时光中交融汇聚,让“猛追湾”三个字既带着民间叙事的鲜活,又沉淀着地理变迁的厚重。

 

一池碧水里的成都童年:

猛追湾游泳池

 

       一份1955年的《新建游泳场建设计划任务书》详细记录了猛追湾游泳场的“诞生”历史。1956年,成都东郊一片河滩上响起了基建的轰鸣,国家体委拨款建设的猛追湾游泳场破土动工。作为成都第一座大型综合游泳池,它承载的不仅是夏日的清凉,更是一座城市的体育梦想。1957年竣工开放时,跳水池、比赛池、练习池、儿童戏水池等8个池子一应俱全,可容纳七千余名观众,跳水池上的跳台让成都人见识了“扎猛子”的优雅。三面临水、绿荫环绕的环境,让这里成为兼具功能性与观赏性的城市地标。上世纪八十年代,露天深水池成为市民消暑的“顶流”。想进场?光掏3分到1角钱门票不够,还得去正规医疗机构开一张“成都市游泳体格检查证”,这样严格的要求也挡不住人们对清凉的向往,孩子们在浅水区扑腾,年轻人在跳台上演“冰棍式”跳水,构成一代人关于夏天最鲜活的记忆。这里还孕育了亚洲“蛙王”金浦、奥运选手赵菁等体坛名将,成为成都水上运动的“摇篮”。

 

▲儿童戏水池 图源:成都方志

 

▲猛追湾游泳场门票 图源:成都市猛追湾游泳场

 

▲2004年左右的猛追湾游泳场,与成都游乐园隔河相望 图源:运动成都

 

       2019年,借成都大运会东风,游泳场启动新一轮改造,18个月的蜕变让它成为成都人的“水立方”,水面积增至近8000平方米,恒温泳池、智能化设备一应俱全。当冬泳爱好者在寒风中跃入泳池,当暑期培训班的孩子们在教练带领下练习划水,时光仿佛在此重叠,老建筑与新设施并肩而立,诉说着传承与革新的永恒命题。

 

翻滚吧!

童年:游乐园的童真年代

 

       1986年“六一”,猛追湾的空气里弥漫着欢乐的气息。成都游乐园在府河畔盛大开园,让这里成为成都娃儿们的“梦幻天地”。这座占地165亩的乐园,西起红星北路一号桥,东至游泳场后门,汇聚了当时全国最高的高空观览车、高空翻滚列车、空中环园列车等26项游乐设施,还有专为儿童设计的小型项目,一开业便成为成都人的欢乐天地。

 

▲成都游乐园

 

       开园初期,游乐园曾免费开放,每逢节假日便人山人海,后来即便收2元门票(当时市民平均月工资不过百),游乐园依然“紧俏”。对于“80后”“90后”而言,这里有童年最鲜活的记忆,上午挑战翻滚列车的刺激,下午在游泳场扑水嬉闹,隔着府河都能听见此起彼伏的尖叫与欢笑。

 

▲成华公园

 

       然而,时代列车终将驶向新的站点,虽然翻滚列车的钢架已被拆解,但那些攥着游戏币的汗手、被风吹散的尖叫,依然藏在许多成都人的童年记忆里。2009年,承载23年欢乐的游乐园完成使命,旧址上崛起的成华公园以“城市中的田野,都市中的绿肺”为主题,开启了另一段故事。曾经的摩天轮基座化作观景平台,翻滚列车的轨道变身艺术装置,保留的银杏大道与假山叠水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

 

老街新玩法:

猛追湾的“逆生长”

 

       随着2018年猛追湾城市更新项目的启动,这里如同开启了一场精妙的时空魔术,让老工业区焕发新生。成华区以“EPC+O”模式统筹设计、建设与运营,将府河滨水休闲带作为“引线”,串联起339天府熊猫塔、望平坊、香香巷等地标,让人文历史与商业消费在街巷间自然流淌。

 

 

       曾经的工业厂房经历着奇妙的“变形记”:人民纸箱厂的红砖墙内,几何书店以工业洞穴风亮相,书架与管道共生,阅读区与文创空间交织,成为文艺青年的打卡地;梅花川剧社的戏台上,变脸、清音等传统艺术与小酒馆的live house同频共振,让非遗文化在潮流中苏醒。清晨,香香巷的蛋烘糕摊位飘起甜香,老茶客在盖碗茶的雾气中摆龙门阵;入夜,河滨酒吧街霓虹闪烁,年轻人在露天剧场听爵士乐,网红咖啡馆的露台上,339天府熊猫塔的灯光倒映在府河水面,构成一幅古今交融的生活画卷。

 

 

       从露天泳池的欢闹到成华公园的静谧,猛追湾始终是成都人“亲水而居”的精神原乡。这里的每一道弯、每一片水、每一栋建筑,都在诉说着变与不变的哲学,河流改道了,却留下了名字的传奇;乐园消失了,却催生了更广阔的生态空间;厂房改造了,却让工业记忆在文创中重生。

       当府河的水依然静静流淌,猛追湾用它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城市更新,从来不是彻底的告别,而是让过去的温度融入当下的烟火,让每一代人都能在街巷的褶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坐标。

 

来源:成华发布

编辑:牛兰君

校对:陈琬蓥

审核:李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