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门口的“沉睡”角落被唤醒,“金角银边”激活城市新空间
日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7月23日《人民日报》产经版面《我们的美丽城市 我们的宜居家园》一文中以《四川成都市——口袋公园,把“城市角落”变绿色空间》为标题,聚焦成都通过实施“金角银边”建设行动,充分挖掘城市剩余空间,打造“多、小、精”的品质空间。

成都的“金角银边”城市微更新经验
可以给出怎样的启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成都街头巷尾
寻找答案
城市更新的“成都智慧”
“‘金角’指城市中位置优越但利用率低的节点空间,如街角广场、地铁出入口等;‘银边’则是沿街、沿河、沿绿带的线性空间,如围墙、桥下空间等。这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恰恰是市民日常接触最频繁的‘城市界面’。”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边角空间”的闲置或低效利用,不仅拉低城市颜值、浪费资源,更可能造成功能断层、公共服务不足、生态恶化等问题。
经过梳理,成都也有大量“沉睡资产”,激活这些“边角料”并非易事,空间碎片化难以规模化布局,部分区域因地形、基础设施限制导致功能植入困难,改造成本居高不下。且这类改造多具公益属性,投资回报周期长,依赖政府资金的模式难以持续。

科华路锦官城小游园绿地
如何破局?成都首先将目光投向先进经验。“上海精细化利用空间、植入多业态场景的实践,与成都公园城市场景营城理念高度契合。”市公园城市局相关负责人说。

丽都公园
成都正式提出“金角银边”微更新计划,先后出台《成都市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间打造“金角银边”三年行动方案》《成都市“中优”区域城市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导则》等文件,建立部门牵头、市区联动的工作机制,从空间用地、资金支持、审批服务、共建共享四个维度打出政策“组合拳”,为激活剩余空间提供制度保障。
从“边角料”到“抢手货”
双桥子立交桥下的T立方篮球公园,作为首批项目,如今已是篮球爱好者的赛场、居民遛鸟喝茶的乐园。这得益于“桥下空间焕新计划”,由市公园城市局与成都文旅集团合作,引入经营主体共同投建,让这片“灰色空间”彻底变脸。
双桥子T立方篮球公园
附近居民秦大爷说:“老小区活动空间小,现在桥下能喝5元平价茶、看年轻人打球,我也变精神了。”这样的变化遍布全城,金牛区抚琴街道用红砖墙和铸铁构件保留“老西门”工业印记,围墙内的社区书房月均接待读者超5000人次,还带动了周边消费。
金牛区抚琴邻里会客厅
功能复合化是改造的另一亮点。府青立交桥下的全龄运动公园,集篮球场、滑板区、儿童乐园于一体,日均人流量达数千人;武侯区科华路的锦官城游园,将植物科普与寓教于乐结合,成为儿童自然教育的好去处。这些空间不仅拓展了公共服务,更聚起了人气。

成华区府青桥下运动空间
然而,“金角银边”不是“盆景”,可持续运营才是关键。成都创新采用政府招标模式,让企业“一肩挑”设计、施工与后续运营。比如T立方篮球公园就交由成都文旅集团全程操盘,同时改变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探索“EPC+O”“经营权有偿使用”“以用代管”等模式,吸引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提升运营效能。
将“独角戏”变为“协奏曲”
高新区社区亲稚园
金牛区茶店子街道,“空间改造议事会”邀请居民、商户、设计师共商,将原计划的停车场调整为半开放社区花园,既保停车功能又增绿化,居民刘师傅说:“花园里的三角梅是我提议种的,看着就舒心。”

高新区牛啤堂会客厅
数据印证成效:截至2024年底,成都已激活“金角银边”点位848处。这些散落在街头的微小变化,正支撑起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5年3月,成都“金角银边”工程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也是四川唯一入选的城市功能完善类优秀案例。
城市更新未必需要“大刀阔斧”,用细腻针脚缝补城市缝隙,同样能让“小而美”的幸福流淌在街头巷尾。当每个转角藏着故事、每处边角洋溢生机,便是“公园城市·幸福成都”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成都公园城市
编辑:张浩 熊烛影(实习)
校对:陈琬蓥
审核:李燕霞